作者: 來源: 菏澤日報 發(fā)表時間: 2023-08-23 10:20
在中國科舉史上,父子都是文進士的現(xiàn)象有很多,但是一個家庭能夠兩代連續(xù)出三個進士,而且包含文武進士的家庭卻不多見。在清代,今菏澤市牡丹區(qū)安興鎮(zhèn)探花劉樓村就出了一家文武三進士的科舉盛事,在當?shù)匾鹁薮蟮霓Z動。
據《劉氏家譜》記載,安興鎮(zhèn)探花劉樓是該村劉氏一世祖劉源津明末自巨野縣城南昌邑集南劉家莊遷居到此的。關于劉源津為何遷居于此,還有一個關于誠信的傳說故事。在明末,昌邑集南劉家莊有一位劉善人,某年的冬天,劉善人出門路見一個生了重病的收糧食商販,天色已晚,但無人過問。劉善人不禁動了惻隱之心,他上前查看,糧販已無法動彈,連話也講不出。劉善人于是趕著牛車把商販帶到了家里,并連夜請來大夫診治,親自喂藥侍候。病人身體痊愈后,才得知此人是曹州安興一帶的人,到此收糧,因糧食歉收,不但沒有收到糧食,連自己帶來的盤纏也用完了,心急焦慮,又患重病。如不是劉善人及時相救,后果不堪設想。商販病愈后準備回家時,劉善人又將自己的幾百斤糧食無償資助給了他,還發(fā)動劉莊的族人給他捐助了幾百斤糧食。商販感激之余,回家賣了糧食后,又用賣糧食的銀錢購買了土地進行出租,這樣,收租后又再購買土地,十多年后,竟然達到了幾百畝。為了報答劉善人的救命之恩,誠信的商販又專門回到劉莊,找到了劉善人,準備將這些田地歸于他,但被劉善人婉言謝絕了。之后,商販又多次前來邀請,盛情難卻,劉善人只好同意了。為方便管理土地,將自己的后輩遷至現(xiàn)在的探花劉樓村。
劉氏一族在遷此立村后,耕讀為業(yè),家產逐漸擴大。曹州是武術之鄉(xiāng),又是水滸故事的發(fā)源地,有練武的傳統(tǒng)。到了五世劉仲林一代,他的父親請了名師指點,劉仲林從小開始練習弓馬,他和兒子劉奮揚都是武庠生。劉奮揚有三個兒子,漢江、濯江、清江。在劉奮揚的言傳身教下,三個孩子都刻苦練習武功,同時,因為家庭較為富裕,劉奮揚又延請不少武術名師來輪番教授孩子武功。因此,孩子進步很快。道光十一年(1831),劉漢江中了辛卯科武舉人,四年后,又中了道光乙未科武進士。他是劉家的第一個武進士,先后任東河城守營千總、署城守營守備、泰安營守備。劉濯江是太學生、候選千總;而取得功名最高的當屬武探花劉清江。據菏澤名士李經野撰寫的“清賜進士及第、誥授武功將軍瀾平劉公墓表”內容可知,劉清江字瀾平,他的父親去世的時候劉清江才六歲,在私塾讀書到十三歲時,忽然得了失血病,經過多方治療,雖然病好了,但是身體很弱。道光十一年(1831),他的哥哥劉漢江中了武舉后,看到他的身體弱,就讓他改學弓馬騎射,目的是為了強身健體。同時,親自教授弟弟考武舉的科目,劉清江天資聰穎,在武學上很有天賦,十六歲參加縣試就奪得第一名,受到當時的知縣王英齋和山東學使季芝昌的贊許,成為武庠生。在這一年,也就是道光十五年(1835)年,哥哥劉漢江又中了武進士,成了他們家的第一個進士,這也成為他的目標。道光二十三年(1843),劉清江考中武舉人;1844年10月,他到北京參加了全國性的考試,在全國參加殿試的84名人員中,奪得道光皇帝主持的殿試第三名,成為武探花,賜及第授鑲黃旗二等侍衛(wèi),正四品宿衛(wèi)乾清門,這時劉清江才二十六歲。連續(xù)兩年考中武舉人和武探花,這在科舉考試中稱為聯(lián)捷,是大喜事,他家住的村子也因此改村名為探花劉樓。
在劉氏族人中,關于劉清江的傳說有很多。據傳說,當年劉清江為不誤考期進京考試,騎著快馬日夜兼程向北京進發(fā)。一路之上顛簸勞累,休息不好,眼睛忽然上火,一只眼睛發(fā)炎發(fā)紅,看不清東西。當時因為缺乏藥品,無法治療,他只能患著眼疾趕到了考場。到考場的時候,考場門已經關閉了,看門的官員看著他風塵仆仆、遠道而來,而且還有眼疾,有些看不起他,就說:“獨眼不登龍虎榜。”劉清江隨口說:“半月依舊照乾坤?!笨撮T的官員聽他出語不凡,就想試試他的本事,隨手指了指大門口的兩尊石獅說:“石獅換位,舉子進門?!辈涣希瑒⑶褰^去就抱起石獅子,把兩個石獅子左右調換了位置。把看門的官員驚呆了,于是打開門讓他進場考試。結果他弓馬嫻熟,技壓群雄,奪得一甲第三名武探花。
年紀輕輕就成為四品官員,而且在皇宮里擔任侍衛(wèi),換了別人這是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而劉清江表現(xiàn)卻非常謙虛。從早到晚閱讀兵書,結交文人,讀書有疑問就不恥下問,因此學問增長很快。同時,他也發(fā)現(xiàn),在當時的官場中重文輕武,當時有“武狀元只能給文狀元牽馬”的說法。而且,出入的妃嬪及宮女們很不尊重在門口值守的侍衛(wèi),有的用手中的手絹或者馬鞭等物品敲打侍衛(wèi)的帽子,侍衛(wèi)還不能表現(xiàn)出反感。這在封建社會非常重視男權的侍衛(wèi)們來說是極大的難堪。雖然負責皇宮的警衛(wèi),級別也較高,但自己的才華得不到施展,劉清江于是產生了棄武從文的想法,他出重資延請了名師,讓自己的兩個兒子學習四書五經,走科舉八股文考試之路。咸豐元年(1851),劉清江選補山西平垣營游擊,還未到任,就調補撫標右營游擊,并歷任潞、澤、汾州;太原、北樓、新平路營參將;最后官至蒲州協(xié)鎮(zhèn)、副將。
張長國 劉 宏